那本英语小说没读下去
前几天打开的那本英文小说,没有读下去
12%的生词率
- 找了个工具去看看里面的单词,大约有8000个不同的
- 再看了下,发现其中至少1000个我不认识,而且有不少完全是第一次见到
- 这个生词率,对于阅读小说而言,明显太吃力
统计和过滤生词
- 本来要欣赏故事
- 不得不先退一步,要先看懂语言
-
为了省时间,不想一个个地查
- 于是,考虑集中记忆生词
-
至少按章节集中
- 所以,要找来统计单词的工具
- 再花时间把生词过滤出来
- 还不太知道怎么高效地过滤
生词预习
- 之后,再找记忆生词的工具
- 给这个工具准备生词表
-
或许,还得加上小说原文例句
- 这条路径,就是个典型的迂回生产
- 先生产工具,以及工具的工具…
适时提醒
- 也可以考虑在遇到生词的当下展示解释
- 不用提前熟悉
- 这样可以加快主线任务
不同的语言应用领域
- 熟悉了学术词语
- 但不一定熟悉文学表达
-
或者日常口语
- 比如说撸起袖子这个动作
-
或者说石榴的名字
- 学术的、文学的、日常口语的
- 完全属于不同的语言应用领域
- 要求的基本内容、记忆点和敏感点
- 都不一样
母语的训练过程
- 如何确认一个人的母语是某种语言
- 可以考虑这样一个判断标准
- 他是否在掌握有限词汇的情况下
-
尝试去表达完整的世界
- 这个过程涉及大脑对词语的组合
- 母语人士有过这样一个动脑的过程
-
这个过程,可能对大脑产生生理形塑
- 小孩在识别了有限的语音要素之后
-
会去用这些语音表达他见到的完整的世界
- 这个艰难的过程,就是他在尝试建立语言通路
-
而成人没有过这种必须使用简单语素去合成复杂意思的经历
- 所以,母语人士不惧怕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任何可能不懂的内容
- 因为这种训练是在小时候就完成了的
- 这种信心从心理上和大脑的生理上都已建立起来了
语言信心
- 我们畏惧一种语言
- 本质上还是因为训练不足
- 如同小朋友在幼儿期所经历的一切
- 都是掌握一门语言之前无法跳过的经历